联系人:庄志伟
手 机:15962689463
邮 箱:626721770@qq.com
雾霾少了,蓝天成为“常客”;水变清了,干枯的河道“活”了起来;绿色多了,珍稀动物一再露脸……经过十年环境管理和绿色转型,曾饱尝污染之痛的京津冀区域正在阅历生态蜕变。
10余列火车络绎在物流港内,电动牵引车、氢能车来往奔波,布满厂区的监测站将数据实时传送到环保智能中枢、完成“一屏观全厂”……走进河北鑫达钢铁集团有限公司,环境洁净整齐,现代化气味扑面而来。
“十年前的钢厂和现在不可同日而语。”河北鑫达集团出产运营中心副总经理贾占军说,其时到处是黑色粉末,周边建筑物和车辆灰头土脸,雾霾严峻时厂区上空似乎罩了一个“黑锅盖”。
从2013年起,京津冀逐渐探究大气管理联防联控机制,在要点范畴攻坚、规划法规拟定、环境执法检查等方面协同推动。
压减要点职业过剩产能、施行乡村清洁取暖、推动货物运输“公转铁”……聚集工业、动力、交通等“硬骨头”,京津冀协同破解限制环境改进的结构性问题。河北炼钢产能峰值曾达3.2亿吨,约占全国四分之一,现在已减至2亿吨以内。天津平原区域散煤根本清零,天津港全面中止接纳柴油货车运输煤炭。
“减量展开”的一同,京津冀全方面推动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河北发动七个要点职业创A举动,2023年新增环保绩效A级企业45家,总数达81家。天津在全国创始“环保科技工业立异一同体”,科技赋能12条要点工业链绿色展开。
十年不懈管理,京津冀“气质”蝶变。2023年,北京全年PM2.5优秀天数占比达九成,PM2.5最长接连优秀天数为192天;天津2023年PM2.5浓度比2013年下降57.3%;河北重污染天数由2013年的73天降至2023年的11天。
飞鸟掠过水面,残雪掩盖山坡……在燕山脚下的于桥水库,天津市生态环境监测中心水环境监测研讨室主任梅鹏蔚和搭档一边提取水样,一边赏识着春日美景。
作为天津人的“大水缸”,于桥水库是梅鹏蔚多年来重视的要点,“七八年前,水库曾产生藻类水华,水面似乎覆着一层绿漆,要挟到天津饮用水安全。”
2016年,天津、河北施行引滦入津上下流横向生态补偿,中央及津冀两地一同组织资金处理水环境问题。河北发动潘家口水库、大黑汀水库网箱养鱼整理;天津施行“南迁北管”,于桥水库南岸44个村团体搬家,北岸乡村施行污水管理……在上下流一同尽力下,于桥水库水质由IV类康复到III类。
这是京津冀协同治水的一个缩影。近年来,三地加速树立要点流域横向生态补偿机制,在资金拨付、联防联控、流域维护等范畴继续发力,现在已完成京津水源上游流域生态补偿全掩盖。
三地一同施行生态补水,接连第三年完成永定河和大运河全线个要点河湖生态水位悉数合格。现在,河北方地区考劣Ⅴ类水体断面悉数消除,天津12条入海河流消除劣Ⅴ类,近岸海域水质优秀份额大幅提高。
2017年以来,规划空前的“871”严重生态建造工程在津沽大地推动——875平方公里湿地天然维护区晋级维护、736平方公里绿色屏障规划建造、153公里海岸线严厉维护。
其间,坐落天津中心城区和滨海新区之间的736平方公里生态屏障,起着贯穿天津南北生态廊道并接入区域生态修养区的效果,上一年展开各项生态工程73项,蓝绿空间占比达65.6%,逐渐闪现“水丰、绿茂、成林、成片”的生态场景。
在河北,多年来继续施行燕山太行山美化等要点生态工程,全省确认各类天然维护地278处、总面积达142.22万公顷,为野生动物供给了杰出的繁殖栖息地。北京经过两轮百万亩造林美化工程等方法,继续夯实绿色见识。到上一年年末,北京森林掩盖率达44.9%,城市美化掩盖率达49.8%。
生态环境的蝶变,招引很多珍稀动物到京津冀“打卡”,多年不见的动植物一再露脸。
青头潜鸭是列入《国际天然维护联盟濒危物种赤色名录》的极危物种。2018年,白洋淀初次观测到青头潜鸭踪影,2022年7月,初次观测到青头潜鸭育雏,证明这儿已成为青头潜鸭繁殖地。
记者从雄安新区天然资源和规划局了解到,现在,白洋淀已观测到野生鸟类276种,较雄安新区建立之前添加了70种。野生鱼类康复至48种,较新区建立前添加21种,淀区生物多样性明显提高。
近几年,天津市鸟类观测记载品种从416种添加到452种,每年有超百万只留鸟迁徙过境。东方白鹳单日单次最大观丈量从2018年前的1300多只添加到2021年的5000多只。(记者巩志宏、黄江林、杜一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