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电驴、出租车、平板车……“爱心车队”来啦!解决物资配送“最后100米”
您当前的位置 : 首页 > 资讯动态

小电驴、出租车、平板车……“爱心车队”来啦!解决物资配送“最后100米”

2024-02-22 02:22:26
作者: 资讯动态

  原标题:小电驴、出租车、平板车……“爱心车队”来啦!解决物资配送“最后100米”

  从电瓶车、出租车、私家车,到平板车、带轮子的篮筐……这幕忙碌的场景,出现在封控下的临汾路街道的临汾花园小区。

  封控之下,物资配送的“最后一百米”,成了许多市民最为关心的事情。不少社区都在想方设法调配资源、整合人力、加快速度,尽可能更快更安全地保障居民生活。在临汾花园小区,志愿者们自发组成了一支“爱心车队”,奔波在小区楼栋,为1650户居民配送。临汾路街道场中路1011弄居民区党总支书记肖昌介绍,如果按照人力手拎的方式配送100户计算,需要十几个小时;现在,通过“爱心车队”,基本两三个小时就能够实现配送。

  4月6日下午3点多,在临汾花园小区门口,40多名穿着蓝色防护服的志愿者正在抢抓时间。

  快递小哥戴道罡和他的四位同事,将牛奶、肉类、连花清瘟胶囊等物品,搬到他电瓶车的大篮筐内。

  “我们干这个很熟练,加上车上都有个大筐子,装得多、也送得快。”从吉林来到上海打拼多年的戴道罡和记者说,今年是他在顺丰干快递的第八年,跑过数不清的大街小巷和社区,但这却是他头一回穿着防护服、戴着防护面罩在小区挨家挨户配送。

  “上海就是我的第二故乡,这几天的工作和平时上班没什么区别,人住在小区,能帮上忙就好。我看了一下,今天要为20多个门牌号的超过200户居民配送。”戴道罡说。

  在核对了马上要送的17、18号等楼栋和住户数后,戴道罡立刻出发。记者发现,半个小时内,戴道罡已经回来装满了三次篮筐,满载着居民的期待,又前往下一栋楼了。

  戴道罡的同事和记者说,这次大家因为疫情封控在了小区,既然是小区的一份子,都想通过个人的力量为小区尽份力,“我们平时都是干这个的,那是最有经验的。可以把速度提上去,把事情做得更好,让居民更快地收到他们的东西。”

  “在小区里绕着一圈圈送东西,这肯定是从来没经历过的。”装满后备箱,随即送货的出租车司机施剑峰笑着说道。小区封闭管理后,他就向居委会报名当志愿者。“家里人都支持我,真的都是举手之劳,就希望能出点力。”施剑峰告诉记者。

  施师傅说,小区南北向加起来有七八百米,疫情期间,小区只有一个大门卸货、搬运,如果每次都来回拿物资的话,跑动起来最远有一两公里。

  “把时间和精力花在路上,会很不方便而且很慢,所以,我们居民就自发地想到了,你有什么车就用什么车配送。我就开起了出租车。”施师傅说道。

  让施师傅印象很深的是,前些天晚上7点,装载着居民急需物资的卡车到达小区门口。这也是志愿者们第一次面对着“壮观”的配货场面,100多名志愿者在通过人工接力、卸货、清点之后,用各种各样的车辆配送。

  施师傅说,那天晚上,大家忙到深夜,他的后备箱装满了七八次,但没一个人有怨言,大家互相打气。“我家里人对我做志愿者很支持,大家都一起努力,尽快让疫情过去。”

  “大家可以早点拿到物资,心里面也安定啊。”在青云路眼镜一条街开商铺的党员祁颖莹在小区做志愿者已经有一周多时间了,她一边和丈夫王先生往车上搬运物资,一边快言快语地说。

  3月30日以来,祁颖莹和丈夫就热情参加了小区各种志愿服务,从核酸检验测试、抗原试剂发放到物资发放,一个不落。

  有着近20年党龄的赵建国是中国宝武钢铁的一名员工。和这个“爱心车队”的许多志愿者一样,赵建国第一时间响应了小区志愿服务。在他看来,越是关键的时候,作为党员就更该冲锋在前。“最开始我是通过人力配送的,发现速度太慢、走得也累。家里正好有电瓶车,就赶紧用上了,今天估计要运个七八次。”

  让赵建国很感动的是,38号6楼的一户人家给他送了一包维他奶。“我住的小区是多层,没有电梯,志愿者都是挨家挨户跑上楼送东西的。6楼那户人家看到我拎着东西很感动。我告诉他们,只要你们的一声谢谢,我就满足了。”

  在居民区党总支书记肖昌看来,关键时刻,小区的凝聚力、党员的责无旁贷,都让他十分感动。“这支志愿者队伍有60%的人是党员,以中青年居多。部分年纪很大的党员也要报名,但我们考虑到他们的身体健康情况,配送的活一般还是安排些年轻的党员上阵。”

  “除了集中物资的发放之外,日常药品等物品的配送,车队党员志愿者们也都热情参加。哪里有需要帮助的地方,他们就在哪里,给了我们基层工作人员很多的支持,很暖心。”肖昌表示。